菊花酒

老话“九月怕初九” 到底怕的是啥?老祖宗的提醒 藏3个“隐形坑”

小区里的张大爷一早就在翻箱倒柜找护膝,老伴儿笑话他“过节还折腾”,张大爷却认真说:“老话讲‘九月怕初九’,这可不是瞎念叨,去年重阳登高摔了一跤,到现在膝盖还疼。”今天就是九月初九重阳节,不少人只知道登高、吃糕、敬老,却没琢磨过老祖宗为啥说“怕初九”。

重阳糕 重阳 插茱萸 菊花酒 初九 2025-10-29 23:43  2

属猴:重阳节后盯紧啦,你的“1号贵人”已在路上

刚送完重阳的菊花酒,风就凉得钻进衣领里了。属猴的你还在路上没歇脚吧?上午刚学完直播课,下午又扎进新圈子,晚上对着电脑琢磨怎么把宠物露营这事落地,脑子转得比手指敲键盘还快。可越忙心里越没底:机会来了抓不住,想做的事又不敢迈步,最后只能拍大腿怪自己急糊涂了。

露营 重阳节 盯紧 天塞 菊花酒 2025-10-29 17:46  1

菊花入馔之妙

在我国古代,农历九月素有“菊月”之称。《礼记·月令篇》中有云:“季秋之月,鞠有黄华。”意为,农历九月时,菊花开出了黄色的花朵。菊花之风雅穿透3000余年的时光,至今摇曳生姿。对于菊花,古人怀有独特的情感,将其誉为“花中君子”。金秋时节,菊花傲然绽放,清香溢远、

菊花 野菊花 钟繇 菊花酒 甘菊 2025-10-29 16:02  2

九九重阳节!

当金黄的秋菊铺满山野,当茱萸的香气弥漫街巷,九九重阳节如一位温厚的长者,携着千年文明走来。这个被《易经》定义为“阳数之极”的节日,自汉代起便承载着尊老、敬老、爱老的文化基因,在登高祈福、佩茱萸、饮菊花酒的仪式中,沉淀出中华民族对生命、伦理与文明的深刻思考。今天

汉代 重阳节 重阳 菊花酒 秋祭 2025-10-29 12:24  2

王维“倍思亲”的佳节为什么是重阳节?
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这首脍炙人口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出自当时年仅17岁的王维之手,短短的二十八个字,道尽游子乡愁,其中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一句更超越时空,成为春节、中秋等所有团圆节日里异乡人的情感共鸣。古人认为

重阳节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菊花酒 思亲 2025-10-29 11:57  2

【网络中国节·重阳】孝心需要“双份”守护

在中华传统节日中,大多数与时间和节气相关,如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七夕节、中秋节等,只有重阳节是唯一与年龄有关的节日。随着科技进步,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,重阳节登高避祸的意味渐渐消散,佩戴茱萸、饮菊花酒等传统活动内容不再是固定节目,但是对老人健

网络 重阳节 重阳 双份 菊花酒 2025-10-29 10:08  1

重阳:让传统历久弥新

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每逢农历九月初九,重阳的意象便随着诗词的韵律铺展开来。流传千年的习俗,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、对亲情的珍视,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。

赏菊 重阳 插茱萸 杨禹 菊花酒 2025-10-29 07:36  2

康养天堂、宜居曲靖

重阳,即农历的九月初九日,俗称“九月九”。在古代,九为阳数,九月九日,两九相重,因而称为“重阳”。重阳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。《吕氏春秋》载:“命家宰,农事备收,举五种之要。藏帝籍之收于袖仓祗敬必饬。”由此可见,在当时已经有了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、祖宗的

曲靖 重阳节 张五 菊花酒 敬老节 2025-10-29 08:00  1

写点生活|今又重阳

数日前读诗,正好读到杜牧的《九日齐山登高》:“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。”后一查日历,果然近重阳。

重阳糕 重阳节 重阳 菊花酒 享宴 2025-10-29 06:41  2